時間:2025-07-23 次
國內備受關注的數個百萬噸級煤制甲醇項目按下“暫停鍵”或推進暫緩,涉及千億級的投資。
據消息人士透露,新建項目推進暫緩,與國家政策調整有關。
早在2011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煤化工產業政策呈現“潮起潮落”的動態調整特征,既嚴控規范發展,又支持高質量轉型。
“十四五”初期,政策以“嚴管嚴控”為“潮落”基調,為響應“雙碳”目標與環保要求,明確“嚴控新增產能”,對項目煤炭消費、碳排放、能效等設嚴苛門檻,暫停新增項目審批,產業擴張放緩。
中期進入“精準引導”的“潮起”轉向,政策“分類施策”:淘汰落后產能,推動能效不達標項目改造或退出;同時鼓勵“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轉型,支持綠色低碳項目,部分優質示范項目獲審批支持。
后期臨近收官,政策強化綠色低碳與高端化發展:要求擬建、在建項目達能效標桿水平,2025年底前能效低于基準的已建項目須改造升級,否則淘汰;推動產品高端化,明確2025年煤制油、煤制烯烴能效提升30%、碳排放強度降20%,新疆等資源優勢地區成投資熱點,產業規模有望擴大。
這種政策交替,本質是平衡“控總量”與“提質量”、“減排放”與“保安全”,推動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
煤化客梳理擬在建項目,新疆新增產能居首,以下為部分代表性項目介紹,供業界參考:
新疆藍山屯河化學有限公司11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位于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喇嘛湖梁工業園區化工集中產業園,工程總投資67.8243億元。項目以準東煤為原料,建設內容包括空分空壓、煤氣化、變換及熱回收等工藝裝置,以及余熱發電、污水處理站等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旨在為一體化產業鏈提供關鍵原料甲醇,保障BDO裝置氫氣穩定供應。
新疆其亞新材料有限公司600萬噸/年煤基甲醇項目:位于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黑山產業園,總投資300億元,建設期為48個月。項目依托準東開發區煤炭資源優勢,以煤為原料,經氣化、變換、凈化等多道工序后制成精甲醇,將打造成全球現代煤化工精品示范工程,推動煤炭綠色低碳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富德(新疆)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600萬噸/年煤基甲醇項目: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軍廟產業區。富德(新疆)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成立,負責該項目建設,項目將打造全球最大甲醇產業鏈,目前處于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階段。
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貴州)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甲醇項目:位于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織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內。總投資約237億元,主要工藝生產裝置包括3×1500噸/天的煤氣化裝置、31.5萬Nm3/h凈化裝置、4.0萬噸/年硫磺回收裝置等。項目是貴州與中國石化集團戰略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是中國石化推進煤化工前沿技術向工業化進軍的示范性項目。
內蒙古寶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萬噸尾氣合成甲醇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園區,總投資110億元,計劃建設起止年限是2024年3月至2025年12月。項目分二期建設,以硅石和石油焦為主要原料生產碳硅基新材料,再以生產過程中爐內產生的尾氣為原料生產甲醇產品,規模為200萬噸/年。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
我國煤炭資源雖然相對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也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科學合理開發、高效加工轉化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炭資源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2009年,針對一些地區出現的不顧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盲目規劃、違規建設、無序發展煤化工問題,國務院及時下發了《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加強宏觀調控和引導,對抑制煤化工產業的盲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大部分地區已嚴格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嚴格煤炭資源管理,嚴格項目審核,科學規范煤化工發展;但有些地方仍存在不顧條件大上煤化工的問題,且引發的不良后果已經開始顯現。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和“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進一步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煤化工盲目發展帶來的問題
一是加大產業風險。由于一些地區片面強調煤炭轉化比例,部分項目重復引進未經驗證的技術,致使建成后不能正常生產,巨額資金投入不能發揮效益;有的項目盲目上馬,產品缺乏競爭力,市場開發滯后,目前全國甲醇裝置開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裝置也大量閑置,相當一部分企業面臨破產倒閉;還有的項目不核算煤炭資源完全成本,不落實節能減排責任,不分析煤炭的全過程轉化效率,只強調加工工序的效率和效益;還有的企業以發展煤化工為名,行圈占煤炭資源之實,項目盲目布局,造成大量重復建設。
二是加劇煤炭供需矛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項目新增用煤已超過億噸,各地規劃擬建項目新增用煤總量還有幾億噸。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些煤炭凈調入地區在現有火電廠供煤已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還在積極發展煤化工產業。煤化工盲目建設和過度發展不僅加劇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響到全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三是增加節能減排工作難度。煤化工屬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受技術制約,煤炭在整體產業鏈中的能源轉換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煤化工的無序發展必將直接影響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四是引發區域水資源供需失衡。我國煤炭資源與水資源呈逆向分布,主要蘊藏在水資源短缺地區。大部分煤化工屬高耗水產品,發展規模必須量水而行。但一些地區不顧水資源供給約束發展煤化工;一些企業片面強調經濟效益,節水意識淡薄,繼續采用高耗水技術裝備,嚴重浪費水資源,這將對區域水資源平衡和生態環境保護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
二、切實加強煤化工產業的調控和引導
各地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國發〔2009〕38號文件精神,加大對貫徹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加強對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和引導,現就有關政策重申如下:
(一)嚴格產業準入政策。在國家相關規劃出臺之前,暫停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項目,禁止建設不符合準入條件的焦炭、電石項目,加快淘汰焦炭、電石落后產能;對合成氨和甲醇實施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等方式,提高競爭力。煤化工示范項目要建立科學、嚴格的準入門檻。
(二)加強項目審批管理。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嚴格遵守國家對建設項目的相關管理規定和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強煤化工項目審批管理,不得下放審批權限,嚴禁化整為零,違規審批。在新的核準目錄出臺之前,禁止建設以下項目:
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油項目,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年產20萬噸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項目。上述標準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轉化項目,須報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
(三)強化要素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強煤化工生產要素資源配置,要積極推動區域產業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評估,嚴格項目環境評價審核和節能審查,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標和節能評估審查不合格的地區,暫停審批新增主要污染物的煤化工項目;煤炭供應要優先滿足群眾生活和發電需要,嚴禁擠占生活、生態和農業用水發展煤化工,對取水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煤化工項目新增取水;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等規定的煤化工項目,一律不批準用地,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嚴格防止財政性資金流向產能過剩的煤化工項目。
(四)落實行政問責制。各有關部門及金融機構要按照國發〔2009〕38號文相關要求,認真履行職責,依法依規把好土地、節能、環保、信貸、產業政策和項目審批關,堅決遏制煤化工盲目發展的勢頭。對違反國家土地、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信貸、產業政策規定,工作嚴重失職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行為要進行問責,嚴肅處理。
三、統籌規劃,做好試點示范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在組織編制《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和《煤化工產業政策》,經批準后將盡快組織實施。其政策取向:
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統籌國內外兩種資源,在科學發展石油化工的同時,合理開發和利用好寶貴的煤炭資源,走高效率、低排放、清潔加工轉化利用的現代煤化工發展之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理念,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引導產業有序發展,使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走在世界前沿。“十二五”重點組織實施好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升級示范項目建設。
二是加強煤化工產業規劃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相關產業規劃銜接,認真落實總體規劃對產業發展在節能減排等方面的要求,積極推動煤化工與煤炭、電力、石油化工等產業協調發展,努力做好煤炭供需平衡。切實落實中發〔2011〕1號文件精神,加強水資源和水源地保護,嚴格控制缺水地區高耗水煤化工項目的建設。
三是煤炭凈調入地區要嚴格控制煤化工產業,煤炭凈調出地區要科學規劃、有序發展,做好總量控制。新上示范項目要與淘汰傳統落后的煤化工產能相結合,盡可能不增加新的煤炭消費量。推行煤炭資源分類使用和優化配置政策,煉焦煤(包括氣煤、肥煤、焦煤、瘦煤)優先用于煤焦化工業。
四是提高轉換效率。新上示范項目必須核算從煤炭開發到終端使用全周期的能源轉換效率,并與其他轉換加工方式進行科學比選和評估,全周期煤炭轉換效率應明顯高于行業現有水平,煤炭資源價格必須按市場價格測算,特別是對二氧化碳排放及捕捉要有明確的責任,新上示范項目應具有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能力。
五是嚴格產業準入標準,確保項目科學、高效率,高效益。示范項目建設要按照石化產業的布局原則,實現園區化,建在煤炭和水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項目業主應同時具有資本、技術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工程建設方案和市場開發方案必須做到資源利用合理、競爭能力強,并經過充分比選論證。
六是示范項目的實施主要為了探索和開發出科學高效的煤化工技術,培育具有知識產權和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因此,原則上,一個企業承擔一個示范項目,有條件發展煤化工的地區在產品和示范項目上也有嚴格的數量限制。工程建成后要嚴格考核驗收,及時總結。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信息來源:煤化工365